看一看距離我上一次發文已經有六個月之久,2012年的句號也即將圓滿
回頭看看過去的六個月,也不免發發牢騷感嘆"時間"總是坐在前面的車廂,總是比自己還早進站

我想我要具體化的是那種總是在和自己的期望賽跑的感覺,總是落後,但總是有能超越的可能性

八月初就回台灣,我趕著在九月初完成碩士論文
九月初論文完成,我趕著在入伍前好好地享受清涼

橘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在倫敦Tate Modern看中了一本介紹日本藝術的畫集,當即買了下來。此書連結了日本傳統藝術和當代創作者對此傳統的重新詮釋,大友克洋的動漫電影<阿基拉>也被收錄在其中。當下Wiki了一下才知道這部動漫原來也是轟動一時的巨作。

一個多月前我還幸運的在Youtube上找到完整的電影,現在在Youtube上只有片段的影片和預告。一個人深夜獨自引頸了一個半小時看完了<阿基拉>後的及時感想是:一部令人省思且沈重的日本動漫啊!成長在宮崎峻動漫中的我不免在他的<魔法公主>或<風之谷>中看到大友克洋的影子。

<阿基拉>的故事始於虛構的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大戰的導因就是名為阿基拉的生化人武器,大戰的歇止後阿基拉的下落卻成了一個謎。戰後的重建和一切求速度的科技發展使得這東京成了個冷血無情的鋼鐵架構,也導致了社會嚴重層級化和人民的政府的不信認。在一切以”表層進步“為導向的發展策略下,製造生化武器的研究機構也祕密地精化此科技...

劇情的發展還是請大家去找找影片自行體會囉!

橘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Sad Clown    

久久沒更新的網誌要再度復甦啦!

沒有想到已經學期末了,這兩個月的所學應該是有生以來最學術性的教材,題目囊括了以哲學,社會學,以及比喻學的角度討論音樂。這些分析工具(Analytical device)並沒有把聽音樂這件事情簡單化,反而在聆聽的過程中繁衍出了對於聲音之外的想法--作曲者背景分析,音樂調性分析,表演者的詮釋分析等等。這是不是作為文化批判者的悲哀,永遠要把文化這種現象當作剖析的對象,沒有辦法在單一個文化體系了享受它所帶來的喜悅。

不管在接收的層面悲哀與否,對一個文化一首曲子的理解與批判想法的發展總是快樂愉悅的。認真的想想,這種想要透析大眾文化的病態心裡真的是受我小時候看的一本書影響,<紙牌的祕密>是一本哲學小說,書中敘述一個男孩在與父親尋找多年離去的母親的同時踏入了童話般的紙牌世界,世界中的小丑牌是個不受掌權皇后拘束的角色,暗喻著哲學家對於表象上最普及化的現象與思想懷有最深的疑惑與批判。我不敢自擬能洞悉一切的丑角,我想作者Gaarder是不會認同,但是我卻開始喜歡上現今所學的種種,希望帶給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除了盲從大眾文化以外還能保存的自主價值觀。

這個學期末也是我在英國碩士課程的終點,也結束了我在正規教育機構裡學習的漫長歲月。我想是行動的開始了。

橘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星期五參加了學校電影社的每週的放映,播放的是日本導演勅使河原宏(Hiroshi Teshigahara)在1964年導的<沙丘之女>,劇情源自於小說家安部公房1962年同名的創作。電影結束後頗有感想可以和大家分享。

在這裡大約的把劇情做說明:
一位昆蟲學家(名叫Jumpei,因為沒有中文字幕的關係所以不會翻譯..)遠赴靠海的沙漠收集當地稀有的品種,傍晚時分從村民那得知當天最後一班的巴士已經離開了鄰近的小鎮,而接受村民們的安排在一位寡婦家中住了下來。
Women in the Dunes 3   

橘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學時代的我曾經有夢想要彈遍所有曲目,現在想起來真是又懞懂又浪漫。當時的鋼琴老師Todd Welbourne不同他隨性的作風,指定了我彈了這首蕭邦死後出版的序曲。

一直到最近才拿出來復習的序曲,沒想到內涵那麼的不可見底。這個短片是我詮釋的版本中的其中一例,當然每次彈都不太一樣,隨心情而定囉!

這裡下載琴譜!!


文章標籤

橘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tra Haden & Bill Frisell

不知道Petra Haden這個名字有沒有在大家心裡留下印象,在之前的文章中Petra HadenPaul Motian人生最後一張專輯中以白紙般的歌聲讓聆聽者在其上恣意揮灑想像的空間。在聽完上次那張專輯後,覺得非得好好收集Petra Haden過往的作品,而她和Bill Frisell合作的這張同名專輯在我看來呈現了音樂人不被形式和框架限制的最佳表現!

在Petra Haden和Bill Frisell翻唱的許多老歌中,其中<Moon River月河>最能打動我。這首歌大家應該耳熟能祥吧,小時候在新學友書局閒晃的時候常常會聽到的背景音樂,但去掉現代社會對這首歌的標籤和刻板印象,其實這首曲最初是奧戴麗赫本Audrey Hepburn在電影<Breakfast and Tiffany>中對愛情中此端以及彼端的憧憬和感歎,是很內心戲的,下面放了Audrey Hepburn在電影中的原唱和Petra Haden的翻唱,看誰最能詮釋詩般的歌詞

歌詞:
Moon river, wider than a mile

文章標籤

橘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essiaen  

在Google搜尋的Messiaen(梅西安)照片中我馬上看中了這張,光禿的前額和剩下兩旁的白髮讓人有種不修邊幅學者的氣息,戴的大鏡片眼鏡有我爸那年代的格調,而手中輕輕揪著的那隻鳥代表他俱代表性的創作Birdsong。但我最喜歡也是最困惑的是他的眼神,那先知般的憐憫卻又巧妙地邀請進入只有在他瞳孔裡才能理清的世界。這也是我聽Messiaen音樂的感覺,在不和諧中散發無比的平靜。

時間終結四重奏可以算是Messiaen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關禁在Stalag VIII集中營被無止的時間所啓發。Stalag VIII集中營和許多東歐的營區相比算是對監禁者寬容些,尤其對音樂家,納粹的軍官還是保有一定的尊重(德國的音樂傳統是不容小覷的),Messiaen在戰前就已經是出名的作曲家了,營中的納粹軍官在得知後對Messiaen說 “你是作曲家,那就作曲吧,我們不會讓人打擾你的!”。

根據作曲家本身說法,時間終結四重奏的存在就是一個巧合,當年許多法國的音樂家同樣的被關在Stalag VIII中,它不尋常的樂器組合(鋼琴,單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就是因為營中有相對應的演奏家,同樣的在Messiaen於1991年的訪問中Messiaen透露了當年在Stalag VIII提供紙筆的德國軍官名叫Brüll,要是沒有他,今天在Youtube上也搜尋不到這首曲子...

橘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ke Westbrook    

Mike Westbrook--piano, tuba & voice; Kate Westbrook--vocals; Chris Biescoe--saxaphone

 

前些陣子在台北愛樂深夜的爵士節目中聽到這令人雞皮咯噠直冒的聲音,當晚就決定上Amazon買了Mike Westbrook的<Love For Sale>。為什麼會被打動呢?不是因為這音樂有多美妙和多適合晚上一個人細細的品嘗,當晚我是戴著耳機被Kate Westbrook怪裡怪氣的鬼喊深深的吸引。話不多說,先來聽聽看此專輯收錄的Kate Westbrook的創作<England Have My Bones>

  

文章標籤

橘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ul Motian Windmills of Your Mind

Paul Motian--drumer; Bill Frisell--electric guitar; Petra Haden--vocals; Thomas Morgan--bass

鮮少有一張專輯是以樂團的鼓手領銜冠名的,也只有像是Paul Motian這樣經典的人物才有這樣的資格吧。六零年代中期當爵士三重奏盛行時,Paul Motian是在Bill EvansKieth Jarrett 背後敲敲打打的靈魂人物。過去囂張的活力卻在此張專輯<The Windmill of Your Mind>可能會顯得意興闌珊,但細細聆聽之餘,或許可以發現爵士鼓手對於營造氛圍的重要性。此專輯就像是Motian在2011對他一生的回顧,曲目復古,有些甚至能會回朔到30年代,但詮釋的風格卻他與團員對現代社會的投射,風格很有味道。

唱片封面的照片是樂團成員的合照,而中間那位戴帽子的老伯伯就是Motian本人。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右手邊的是專輯主唱Petra Haden,過去曾擔任Decemberists獨立搖滾樂團的主唱,而在本專輯中Haden卻展現了與過往不同的風格,在節奏不明顯淡淡電吉他和低音Bass的伴奏下,平實地描繪歌中的世界。下面選了一首專輯中的歌曲與大家分享。<I Love You Porgy>選自蓋西文(Gershwin)的歌劇<Porgy and Bess>,風格爵士搖擺,與大家對歌劇傳統的認知有些不同。

<I Love You Porgy>的原版在30年代首次搬上大舞台。風格屬於早期的爵士搖擺,融合古典交響樂團樂器與爵士和弦和歐洲歌劇衷腸件的二重唱。聽起來還真不適合現代的耳朵,有點太古老的感覺。

文章標籤

橘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